金年会

金年会簡介
分享到

  悠悠西江見證了嶺南的滄桑和巨變,沉澱下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成就了西江流域兩千年的輝煌。正是有西江流域厚重的文化底蘊,在嶺南文化的孕育下,金年会弦歌不墜、執着追求,走出了一條曲折而發展的教育之路。五十年來,金年会人團結奮進、求實創新,譜寫了一篇中國地方大學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華章,為中國高等教育大衆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融合曆史底蘊,紮根地方辦學 

  金年会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坐落于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星湖景區内,有五十年的辦學曆史。1970年3月,廣東教育行政學院由廣州市下放到肇慶地區新興縣高村辦學,易名為肇慶地區師範學校,金年会的曆史由此開卷。肇慶地區師範學校随後又先後改名為肇慶地區五七師範學院、肇慶師範專科學校。198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依托肇慶師範專科學校成立西江大學,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辦學。1991年肇慶師專作為師範部并入西江大學。肇慶教育學院是金年会的另一支脈。1976年10月,肇慶地區師範學校開始籌建,随之又先後更名為肇慶地區教師進修學院、肇慶教育學院。2000年3月,西江大學和肇慶教育學院合并組建本科層次的金年会,開啟了學校發展的新裡程。2004年4月,金年会通過學士學位授予權評審,實現了由專科向本科的跨越發展。學校勵精圖治、追求卓越,秉承“以生為本、以質立校,學術并舉、崇術為上”的辦學理念,緻力于規模擴大和内涵發展相結合,實現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協調發展,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績,被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高校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學校”“廣東省節能型示範高校”“廣東省應用型本科轉型試點高校” “廣東省創新創業教育示範校”“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培育單位”“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全國50所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

  二、建設優良師資,為社會培養人才

  金年会是廣東省和肇慶市共建的省屬地方本科大學,面向廣東、湖南、香港、澳門等17省(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0188人,另有研究生(聯合培養碩士)525人。

  目前,我校有教職工近1700人,其中,專任教師1200多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人員400多人。學校重視“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2018年至今,共選送了近300名教師到企業、行業接受培訓、挂職和實踐鍛煉,為提高教師的應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凝練學科特色,做強專業建設

  金年会擁有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設立了19個教學機構。學校大力推進創新強校工程、省市共建學科和“沖補強”提升計劃,設有省部級重點學科7個(省優勢重點學科1個:機械工程;省特色重點學科2個:數學、設計學;省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沖補強重點學科3個(電子科學與技術、教育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省市共建學科3個(環境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按照“做優師範專業,做強工科專業,打造特色專業,改造傳統專業”的建設思路,學校設立了68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重點特色專業1個(體育教育),省部級重點特色專業11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物聯網工程、音樂學、漢語言文學、化學、工藝美術·硯雕手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視覺傳達設計、制藥工程、酒店管理、軟件工程),通過IEET認證專業4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制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

  四、立德樹人教育教學結碩果,嚴謹治學科研水平穩提升

  金年会具有較強的教學力量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學校教學成果顯著,近兩屆獲得5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016年,順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工作,應用型辦學定位和教師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辦學特色得到專家肯定。2018年,學校獲全國50所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近三年獲廣東省師範生技能大賽各類獎勵近110項;我校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獲批創建“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立項。2019年2月,教育部特邀金年会參加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我校在振興廣東教師教育、推進“新師範”建設的經驗和亮點。實踐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平台取得重要進展,建設有數十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及近700個校級實習基地。

  金年会科研實力不斷提升,科研水平不斷提高。近5年來,科研成果獲省部級及其以上獎勵有24項,其中國家級有3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重點實驗室有1個:廣東省環境健康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省實驗室分中心1個: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肇慶中心。另有省部級科研平台:國家級農業綜合試驗站1個、省級工程開發中心1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級非物質文物遺産研究基地4個、省級協同創新發展中心1個。

  五、重視加大基礎建設,穩步提升辦學條件

  金年会有主校區和星湖校區兩個校園。校園總占地面積為1200多畝,金年会圖書館現有紙質藏書170多萬冊,電子圖書107.3萬種,中外文紙質報刊近1500種。光盤音像等資料20000多種,擁有《中國期刊網》《Springer Link》《TKBS師範教育專題數據庫》等30多個數據庫及一批試用數據庫和開放存取資源。學校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建有信息化門戶平台、OA辦公系統、現代電子圖書系統和計算機網絡服務體系。

  六、團結奮進謀發展,牢記使命辦教育

  黨政領導班子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政治素質高、管理能力強、品德高尚、熟悉高等教育規律,具備較好的高校管理治理水平。金年会始終堅持依法治校,堅持為黨育才、為國育人,為“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校”。按依法治校年度計劃,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每年都學習《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熟悉教育規律,堅持按規律辦學。

  七、突出區域特色協同創新,加強産教融合服務社會

  以行業産業聯盟和協同創新平台為推手,彙聚項目、人才和資金,建設創新團隊、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協同創新平台、高水平智庫,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目前學校建有廣東省水土污染管控與裝備智能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環境健康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肇慶中心等省部級、市級科研平台、重點實驗室20多個。建設“肇慶市協創汽車零部件産業研究院有限公司”“肇慶高新區創新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和智庫12個,建立有“汽車零部件産業公共服務平台”“智能制造研究中心”“重要基礎件産業公共服務平台”“環保裝備産業發展公共服務平台”“高端電子信息公共服務”“固廢綜合利用裝備及其應用技術”六大産業服務平台,重點服務肇慶“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節能環保”等主導産業發展,為地方環保産業、信息産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産業提供科技與人才支持。

  服務地方産業轉型升級,建立了産業研究院和科技特派員工作站,近年來派出500多人次教授博士服務肇慶産業300多家。推進肇慶市決策咨詢研究院等高端智庫建設,為肇慶市委市政府以及其部門完成了100餘篇決策咨詢報告;金年会大學科技園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衆創空間”,被省經信委認定為“廣東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服務鄉村振興,組織100名教授博士“上山下鄉”。建立了省市兩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農村科技特派員選派對接”項目獲得了“2019年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計劃”。向肇慶省定貧困村派出農村科技特派員50餘人,實現了111條省定貧困村科技扶貧全覆蓋。學校“雙聘院士”傅廷棟院士牽頭在我校共建“國家油菜工程技術中心成果轉化(廣東)示範基地”和“西江流域油菜實驗基地”;農業部在我校建立“廣東省西江流域柑橘産業協同創新中心”;與廣佛肇(懷集)合作區管委會簽約共建“廣東省省級農業科技園”。 

  推進文化傳承創新。依托“中國硯都”的地方曆史文化底蘊,全力打造工藝美術、産品設計、旅遊管理等特色專業,積極參與肇慶端州府城複興和曆史文化名城的建設工作。積極組建專家團隊打造申報德慶悅城龍母祖廟為世界文化遺産。學校“廣府金繡”文創團隊的金繡作品在G20峰會被選為國禮,2019年5月參加第十四屆黑龍江國際文化産業博覽會,獲得金獎3項、銀獎1項、銅獎2項的好成績。我校創新創業工作獲新華社專題報道。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在積極創建國際教育示範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學校将緻力于融入灣區、服務灣區,輸送高層次人才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産業發展。學校将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立足地方,服務社會,面向區域經濟社會和産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新師範”和“新工科”,做優師範專業,做強工科專業,打造特色專業,建設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和肇慶市支柱産業急需的重點學科,形成具有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素養、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實踐能力、突出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四位一體”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不斷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科技服務以及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能力和水平。繼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學校治理能力,努力促進學校事業發展的新跨越,最終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更新時間截至2019年12月)


陝ICP備19014561号-1 © 金年会 版權所有
XML 地圖